2025 年 9 月 17 日上午,澳大利亚知名有轨电车运营企业的 Cherie Lee 工程师与采购部经理 Albert Xu 一行三人跨越重洋,莅临国盛激光咸阳工厂,开启了一场聚焦激光技术与轨道交通升级的跨国参访交流。此次到访不仅是国际市场对国盛激光技术实力的高度认可,更标志着双方在轨道交通铁轨修复与绿色制造领域的合作迈出关键一步,为中国激光技术 “出海” 注入新动能,更精准对接了澳大利亚轨道交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
在国盛激光总经理段纯、国际业务部雒经理及技术部核心团队的全程陪同下,Cherie Lee 一行先后走进技术展厅、自动化生产车间及激光熔覆修复设备示范中心。从激光熔覆设备的精密构造到修复后工件的性能升级,从自动化生产线的运行流程到定制化方案的案例展示,客人们始终专注聆听讲解,频繁驻足询问技术细节,并不时记录关键技术参数,对国盛激光的研发实力与制造水准表现出浓厚兴趣。展厅内陈列的国内干线铁路修复案例数据,尤其是 “修复后钢轨使用寿命延长 3 倍” 的成果,引发了代表团的重点关注。
座谈交流会上,国际业务部雒经理通过 PPT 系统介绍了企业发展历程与技术实力,其中针对轨道交通领域的案例分享直击澳大利亚行业痛点。Cherie Lee 工程师坦言,澳大利亚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广泛,但基础设施升级滞后问题突出 —— 部分城际列车速度甚至低于 1960 年代蒸汽机车水平,且铁轨踏面、辙叉等部件因长期承受轮轨摩擦,磨损与疲劳裂纹问题频发。“传统修复要么人工打磨精度不足,要么停运换轨导致运营中断,综合成本居高不下。” 她明确三大核心诉求:一是掌握激光熔覆技术在耐磨层制备中的核心原理与工艺标准;二是验证技术对干线铁路、地铁等不同场景的适配性;三是建立长期合作实现铁轨 “再制造”,降低运维成本。值得一提的是,国盛激光的 3D 打印技术令其眼前一亮,认为可拓展至轨道电车零件制造场景。
国盛激光总经理段纯对此作出精准回应:“我们深耕激光增材制造十余年,修复后的铁轨关键部位使用寿命平均提升 3 倍以上,完全适配海外高负荷运营场景。” 他以国内某干线铁路案例佐证:采用自主研发的 “高速激光熔覆技术” 后,铁轨踏面使用寿命从 6 个月延长至 24 个月,涂层结合强度达传统工艺的 2 倍,且热影响区小,可避免二次损伤。这一技术优势与澳大利亚激光加工市场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 —— 数据显示,澳大利亚激光加工市场预计 2030 年规模将达 10.8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11.8%,轨道交通修复领域成为重要增长点。
参访尾声,Cherie Lee 一行在生产车间近距离观摩铁轨修复全过程。当自动化设备以 1.5m/min 的速度精准完成熔覆,修复面硬度达到 HRC58-62 时,她由衷赞叹:“技术成熟度远超预期,尤其定制化能力完全契合我们的需求。” 当场发出邀请,希望国盛激光团队赴澳深度对接方案。段纯总经理随即应允,双方初步敲定试点项目方向。
晚宴期间,双方围绕跨境技术服务体系搭建展开深入交流。国盛激光提出 “设备供应 + 技术培训 + 驻场服务” 的一体化方案,针对性解决澳大利亚各州技术标准不统一的行业难题;澳方则透露,若试点成功,计划将技术推广至悉尼 - 墨尔本干线等重点线路,预计单条线路年维护成本可降低数千万元。
此次参访搭建起中澳技术合作的桥梁。双方明确将加快推进激光熔覆设备试点落地,在技术研发、人才培训等领域深度协作。业界指出,这场跨越半球的合作不仅能让中国激光技术为澳大利亚轨道交通绿色升级注入动力,更有望借助澳方市场辐射效应,为激光熔覆技术的国际化应用树立标杆,在 11.8% 增速的澳洲激光市场中开辟全新增长曲线。